歡迎訪問山東旭正有限責任會計師事務所網站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行業新聞

新聞資訊

您的位置:網站首頁 > 新聞資訊 > 行業新聞

《中國會計報》:“十二五”期間注冊會計師行業工作回顧
發布時間:2016/11/14 10:26:56  查看次數:

來源:中國會計報 2016-11-04


編者按:“十二五”時期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成就的5年,也是注冊會計師行業深入實施五大發展戰略取得顯著成效的5年。為了更好地總結實踐,科學規劃行業未來5年的發展,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對“十二五”期間行業主要領域的工作進行了總結回顧。


 


注冊會計師行業做強做大再上新臺階


“十二五”期間,注冊會計師行業緊緊圍繞國家建設對注冊會計師行業的要求,實施發展戰略體系不松勁,繼續把做強做大作為行業發展戰略的總目標來定位,把做強做大戰略作為行業發展戰略體系的總戰略來實施。如今,會計師事務所治理機制和風險控制能力逐步增強,行業業務收入持續增長,成長出了一批執業質量好、服務能力精、社會信譽好的會計師事務所。


政策明確,引領做強做大的方向


在2004年11月召開的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下稱“中注協”)“四代會”上,財政部領導向注冊會計師行業提出了實施做強做大戰略的任務。2009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財政部的《關于加快發展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的若干意見》提出,加快形成大中小會計師事務所協調發展的合理布局,盡快形成10家左右具有核心競爭力、能夠跨國經營并提供綜合服務的大型會計師事務所,200家左右能夠為大中型企事業單位及上市公司提供高質量服務、管理規范的中型會計師事務所。2010年底召開的中注協“五代會”部署深入實施行業發展戰略,將行業發展戰略擴展為包括做強做大在內的戰略體系。


“十二五”期間,在繼續推進實施財政部等九部委聯合發布的《支持會計師事務所擴大服務出口的若干意見》等政策措施的同時,中注協于2012年制定發布《關于支持會計師事務所進一步做強做大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確事務所強強合并、承接大型銀行保險公司年報審計業務、多元化經營、走出去、加快信息化建設、形成會計服務產業集群等六大重點鼓勵方向,以及配套的24項扶持措施。


做大固然重要,做強才是關鍵。為此,會計師事務所要以質量為核心、以人才為支撐、以管理為依托,強字為先、做強為要、穩中求進、進中保好。在鼓勵強強合并時,相關政策明確規定,事務所應重視合并對象的質量,合并后要實現“五統一”,要加強對事務所合并質量和內部治理機制建設的核查與指導。


服務金融的能力是注冊會計師行業專業服務能力的集中體現。為此,中注協于2013年制定發布《關于提升注冊會計師行業服務金融業發展能力的若干意見》。


注冊會計師專業服務市場需要一個合理的分層結構,既要有大而強的事務所,也要有精而專的中小事務所。為此,注冊會計師行業持續實施中注協《關于規范和發展中小會計師事務所的意見》,要求各地注協結合本地實際,因地制宜制定支持本地中小事務所做強做專做優的扶持政策。


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等10余個省級注協制定或推動財政部門制定了本地區行業做強做大和做精做專支持獎勵政策。


“十二五”期間,中注協根據有關政策文件的規定,累計發放做強做大扶持獎勵資金超過4000萬元,有90多家會計師事務所、近20家地方注協獲得扶持和獎勵。


戰略配套,形成做強做大的合力


做強做大作為行業發展戰略的總目標,需要各項戰略措施配套,系統推進,形成合力。為此,注冊會計師行業在推進做強做大戰略的同時,實施了行業人才戰略、新業務拓展戰略、執業標準國際趨同戰略以及行業信息化戰略,五大戰略構成一個體系,并以做強做大戰略為總戰略,配套實施,相互支持。


在行業人才戰略方面,中注協深入實施行業領軍人才培養工程,加大行業高端人才培養力度。中注協確立了金融審計和管理會計咨詢兩個方向,并對完成特殊普通合伙轉制的證券資格事務所,在行業領軍人才培養工程中給予主要合伙人推薦入選名額。同時,針對市場需求和行業實際,中注協研究試行分級分類分模塊培訓課程,聚焦培養、對標提升,提高事務所對境內外上市公司、特大型企業集團、重點產業龍頭企業、重要行業和重點區域企業的專業服務水平。


在新業務拓展戰略方面,“十二五”期間,注冊會計師行業將拓展新業務領域、提升非審計業務收入比重,作為推動行業跨越發展的“瓶頸”加以突破。圍繞貫徹國家“十二五”規劃和國辦56號文件,中注協在新業務拓展的政策規范、實施指引等方面單獨或與其他部委聯合印發文件36個;持續跟蹤經濟社會發展新需求,3次更新《注冊會計師業務指導目錄》;與地方注協、政府部門合作,在重要經濟區域和重點產業園區創建了14個會計服務示范基地和3個會計服務試點項目,累計推出近200項新型業務。


走向國際是會計師事務所做強做大的重要標志。注冊會計師行業于2005年啟動執業準則國際趨同戰略,于2006年建立起與國際趨同的執業準則體系。在過去5年里,中注協持續推進執業準則動態趨同,為中國注冊會計師走向國際市場創造技術條件。2010年以來,中注協對38項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及應用指南進行全面修訂;于2015年啟動了審計報告相關準則及應用指南的制定(修訂)工作;2013年10月和2014年12月先后發布兩批13個項目共78個問題的審計準則問題解答;接受兩岸四地會計職業組織委托,起草了《注冊會計師職業判斷指南》,并以此為基礎發布《中國注冊會計師職業判斷指南》等。


5年來,以行業信息化建設總體方案為引領,中注協完成了行業管理信息系統(二期)建設、注冊會計師考試計算機化改革、法律法規庫和經濟數據庫建設等六大重點項目。推動行業信息化,為事務所做強做大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


服務跟進,提供做強做大的助力


在推動事務所做強做大的過程中,各級注協堅持需求導向、問題導向,不斷豐富和完善服務,優化做強做大的政策、專業和市場環境。


第一,協調改善政策環境。一是加強行業相關立法協調。中注協與立法機關溝通協調,促成新《公司法》確立公司法定審計制度、《證券法》合理界定上市公司審計責任等,并對《國有資產法》《審計法》等20余部法律法規中涉及行業職責、資質的條款提出建議,得到立法機關的重視和采納。二是針對注冊會計師執業中遇到的突出難題,協調并推動相關部門出臺政策措施。中注協推動有關部門出臺政策,就注冊會計師銀行函證的格式內容和保密義務,以及銀行回函的工作程序、回函要求等工作做出規范。同時,中注協把整治不正當低價競爭作為行業重點工作來抓。


第二,積極推進公眾認知。一是持續完善事務所綜合評價指標體系。2011年以來,以突出內部治理和質量控制為重點,中注協先后3次修訂事務所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引導會計師事務所科學發展。


二是加強與社會各界的溝通聯系。中注協堅持“開門辦會”,建立與政府部門和重要市場主體的聯系機制;召開中注協與學界、新聞媒體的溝通會,通報行業發展情況等。三是開展高端宣傳,提升行業形象。


圍繞行業中心任務和重點工作,中注協不斷拓展行業宣傳的形式和渠道,加強與新聞媒體的溝通。


第三,深化監督,促進提高行業誠信意識和執業質量。中注協全面改革執業質量檢查制度,貫徹落實風險導向監管理念,把防范系統風險作為執業質量檢查工作的重點,引導事務所將工作重心轉移到完善內部治理機制和健全質量控制體系上,促進提升注冊會計師行業系統風險防范的能力。


第四,細化專業指導。為指導改進會計師事務所治理,中注協制訂了《會計師事務所內部治理指南》等指導文件;為鞏固執業標準國際趨同成果,促進執業標準執行到位,修訂《財務報表審計工作底稿編制指南》,制訂《小型企業財務報表審計工作底稿編制指南》《企業內部控制審計工作底稿編制指南》,編發《中國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守則講解》和《中國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守則問題解答》等。


做強做大成效顯著


“十二五”期間,注冊會計師行業做強做大取得明顯成效。


第一,行業整體規模和服務能力顯著提高!笆濉逼陂g,行業服務對象從公司企業顯著擴展到政府部門、事業單位、農村基層組織和經濟實體、非營利組織等領域,新業務種類大幅拓展,非鑒證業務收入占行業總收入的比重由2010年度的16%提高到2015年度的30%。行業服務客戶單位由350萬家增至420萬家以上。


第二,成長出一批執業質量優、社會信譽好的事務所。這些事務所堅持誠信執業理念和合伙經營精神,圍繞內部管理“五統一”要求,不斷夯實內部治理和管理的基礎,成為行業做強做大的典范和標桿。2016年會計師事務所綜合評價前百家信息顯示,業務收入超過1億元的事務所有49家,業務收入超過10億元的事務所有13家,超過20億元的事務所有6家,超過30億元的事務所有4家,比“十一五”末大幅增加;前百家會計師事務所業務收入合計464.87億元,占全行業總收入的67.4%,較“十一五”末明顯提高。


第三,事務所國際服務能力有效提升。截至2015年12月,有19家事務所加入國際會計公司,瑞華、致同、立信、天職國際等一批事務所的高管躋身相關國際網絡的高層決策機構。信永中和、利安達發起設立的自主品牌國際網絡,在國際排名中榜上有名。有70余家事務所在境外設立分支機構、成員機構或聯系機構90余家,11家事務所獲準從事香港H股審計業務,全行業國際業務收入超過90億元,行業服務觸及世界各主要區域。


下一步,注冊會計師行業將圍繞服務“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緊緊抓住經濟轉型升級和“一帶一路”戰略提供的巨大機遇和賦予的歷史責任,以做強做大為總目標,以國際化為引領,深入實施行業發展戰略體系,做強做大與做精做專并重,做強與做大并進,進一步提升服務國家建設的能力。


  


做好行業新業務拓展的“領航人”


拓展行業服務領域、提升行業服務效能、服務經濟社會轉型升級是實現注冊會計師行業在“十二五”期間跨越式發展的突破口。2010年11月,作為行業新業務拓展的“領航人”,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在“五代會”上提出實施行業新業務拓展戰略,并在2011年制定發布的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中,明確了新業務拓展戰略的目標、任務與措施,行業全面啟動新業務拓展戰略。


5年來,行業持續拓展新型審計鑒證服務,大力開發非審計業務新領域,搭建行業創新平臺,集聚專業服務力量,不斷提高服務供給能力和服務水平,在服務經濟社會轉型升級中實現自身業務的轉型和跨越發展。2015年度,全行業非審計業務收入占行業總收入的比重由2010年度的16%提高到2015年度的30%,行業業務結構、收入結構、人才結構等更加趨于科學合理。


同時,一批執業質量優、服務領域廣、社會信譽好的會計師事務所脫穎而出。注冊會計師行業與各行各業的關聯度明顯提升,公眾和市場對注冊會計師專業服務價值、服務能力、服務內容和服務種類的認知明顯提高。


營造新業務拓展的良好環境


在新業務拓展戰略實施前的2009年,在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業務中,審計業務收入占84.36%,非審計業務收入僅占15.64%,相對于發達國家審計業務與非審計業務5:5的比例結構有很大的差距。為此,行業將拓展新業務領域、提升非審計業務收入比重作為推動行業跨越發展的“瓶頸”加以突破,作為行業“十二五”期間的重大任務加以規劃和落實,提出實現行業業務收入年均增長15%,其中審計業務收入年均增長10%、非審計業務收入年均增長保持在25%左右的目標,力爭到2020年審計業務與非審計業務收入比例達到5:5。


新業務拓展戰略實施以來,注冊會計師行業從新業務拓展的政策規范、實施指引等方面制定或推動制定政策制度性文件36個!蛾P于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財政部關于加快發展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若干意見的實施意見》《中國注冊會計師行業發展規劃(2011-2015年)》等文件明確了新業務拓展戰略;《中國注冊會計師行業新業務拓展戰略實施意見》明確了新業務拓展的總體工作思路、工作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各地注協認領新業務領域拓展重點推動項目表》《中國注冊會計師行業會計服務示范基地建設工作方案》《會計服務示范基地管理暫行辦法》對“一特三高”業務、示范基地建設等方面規定了促進措施和扶持政策。


“十二五”期間,黨中央、國務院致力于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就鼓勵創新、促進企業轉型升級、推進供給側改革、促進經濟結構優化等,先后出臺《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指導意見》《國務院關于加快科技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等文件,強調要大力發展商務服務業,發展有利于科技創新發展的財務審計、管理咨詢等第三方服務,加大政府對上述服務的采購力度,為行業創造了巨大的服務需求,搭建了更高的創新平臺,釋放了廣闊的發展空間。注冊會計師行業緊緊抓住國家政策調整所創造的新機遇、新需求、新空間,發布《會計師事務所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業務指引》等7個審計實務指引,同時總結梳理市場新需求,對《注冊會計師業務指導目錄》進行了3次更新,為事務所提供了業務拓展的方向指引。這些政策扶持措施為新業務拓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可有力鼓舞注冊會計師投身新業務領域,推進新業務快速開展。


強化服務保障和技術支持


5年來,圍繞新業務拓展對注冊會計師專業勝任能力和執業技術規范的要求,中注協出臺了一系列新業務實施指導性文件。


一是制定新型審計鑒證業務指引,規范新型業務。中注協先后制定了《醫院財務報表審計指引》《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指引實施意見》《基金會財務報表審計指引》《外商投資企業對方權益確認審核指導意見》等技術指導文件。


二是培訓新業務操作技術,提升新型業務拓展和勝任能力。中注協和各地注協積極加強新業務指南和新業務拓展種類的培訓。中注協共開辦新業務相關培訓班175期,培訓人員56881人,各地注協相應開展了覆蓋面更廣的培訓。


三是注重宣傳推介,搭建專業服務供需橋梁。中注協建立了新業務網頁,發布新業務拓展的動態進展、媒體報道、政策文件等。2012年至2014年,中注協連續舉辦三屆“京交會”會計服務板塊活動,同時舉辦了以新業務拓展為主題的第四屆注冊會計師論壇等。中注協還編發《新業務拓展戰略:政策、理論與實踐》等書刊,組織“拓展注冊會計師行業新業務、服務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有獎征文活動等。


搭建新業務拓展示范平臺


會計服務示范基地是為全面實施新業務拓展戰略采取的一項重要措施。5年來,中注協、地方注協與有關政府(部門)開展合作,先后在北京金融街、天津濱海新區、上海浦東新區、蘇州工業園、武漢光谷、江蘇揚州等重要經濟區域和重點產業園區,創建了14個會計服務示范基地和3個會計服務試點項目,促進實現會計專業服務與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區域發展布局、產業結構調整、企業轉型升級、政府職能轉變等區域戰略、改革發展戰略、管理創新戰略的對接。


示范基地合作各方在新業務的培育、對接、推廣和示范方面開展了大量有效工作。一是健全基地領導機構和工作機制,協調當地政府及財政、金融等職能部門支持基地發展,已出臺資金扶持、稅收優惠、購(租)房優惠、人才獎勵等政策措施100余項,累計兌現扶持資金2億多元。二是完善基地管理制度,制定技術標準指南并提供相應的業務指導,促進入駐事務所誠信執業、規范執業,提升服務能力和服務價值。三是定期召開全國示范基地聯席會議,總結建設經驗,交流業務拓展情況,表彰業績突出的基地。四是建立網絡服務平臺,對接供給與需求,舉辦各類推介、洽談、論壇、培訓等,各基地成為注冊會計師行業創新服務以及同其他專業服務業集聚發展的“試驗田”。


5年來,示范基地建設取得了積極成效。一是拓展了一批新業務,推動了事務所服務創新,累計推出近200項新型業務。二是發展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中小事務所。三是助推當地改善投資軟環境,有效促進了當地產業轉型和經濟發展。四是豐富了行業發展內涵,提升了行業聲譽和形象。


在創新中全方位拓展新業務領域


會計師事務所和廣大注冊會計師充分發揮主體能動性,自覺把握新業務拓展的政策機遇和市場機會,面向市場,把握重點,提高能力,業務領域覆蓋面持續擴大,推出了一大批創新服務品種和服務業態。


一是持續拓展新型審計鑒證服務。注會行業鞏固和深化傳統領域的審計、資本驗證、涉稅服務,拓展了醫療衛生機構、大中專院校以及基金會、慈善組織等非營利組織的財務報表審計,積極開展商業銀行金融審計和農村財務公開鑒證服務;開展“走出去企業”和“企業走出去”延伸審計服務,11家事務所獲準為在中國香港地區上市的內地企業H股提供審計服務;開發了信息系統審計和大數據審計服務。


二是大力開發非審計服務。行業發揮注冊會計師對企業資本運營全程服務的優勢,積極拓展企事業單位內部控制、ERP管理系統流程設計、稅務籌劃、戰略管理、并購重組、工程咨詢等咨詢服務;中小事務所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開發中小企業公司秘書、代理公司注冊、代理記賬、市場調查、人力資源咨詢等咨詢業務領域。


三是重點開拓產業結構調整專業服務。行業努力拓展高新科技、金融、保險、文化影視、設計、旅游等行業的專業服務;開發對產業轉型的專業支持服務,以及對研發、品牌培育、技術服務、供應鏈管理、專門化分工等創新措施的專業服務;積極參與“三農”投資績效評估服務,開發和承接支持農業農村發展的服務項目。


四是著力探索政府購買服務和社會管理創新等新型業務。行業著力開發承接企業社會責任報告、財政支出和投資績效評價、市場調查、體制改革等社會管理領域的鑒證業務;拓展政府購買服務和教育、醫療衛生、社會福利、公益慈善事業的體制改革、管理創新和調整升級的業務項目。


2012年以來,中注協對在全國首次開發承接特殊領域、高端需求、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等“一特三高”業務進行評審,對13個項目進行了獎勵,資助資金總計650萬元。這些項目以其新穎性、創造性在行業內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激發了事務所創新拓展新業務的熱情。


注冊會計師行業將持續深入實施新業務拓展戰略,創新戰略實施措施,豐富專業服務產品供給,增強市場對專業服務價值的認知,優化專業服務市場環境,釋放新需求,創造新供給,用發展新動力拓展行業發展新空間。



友情鏈接:

Copyright © 2016 山東旭正有限責任會計師事務所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6031758號-1 技術支持:滕州信息港

媚薬失禁疯狂在线播放AV